直冲40℃!热҈热҈热҈!这份中医防暑指南转发+收藏→

发布时间:2024-08-22     浏览次数:21940

什么是中暑

中暑指人体在高温、高湿环境下,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、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,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,其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。广义的中暑可以用来描述从轻微症状如热疹、热痉挛等到致命性热射病等一系列疾病,即热相关疾病。狭义的中暑以机体失代偿后核心温度升高、严重脱水为特征,包括热衰竭和热射病。

中医聊中暑

中医学认为,夏季暑气当令,气候炎热,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,暑热之邪极易乘机侵入而发为中暑。

临床症状:发热、乏力、汗出、头晕、恶心、呕吐、胸闷、烦躁不安、头痛,甚至口鼻及皮下出血、晕厥、昏迷、抽搐等。

中暑由外感暑热之邪、内因正气不足而成。暑热为阳邪,其性炎热、升散。侵及人体,传变极速,直入气分可导致津气耗伤,甚或出现津伤、气脱、神伤的危重证候。如暑热未及时清解,极易迅速内传或直入心营,导致气营(血)两燔、痰热闭窍、生痰动风、风火相煽等严重病变。

中暑后期,一般表现为津气两虚或兼余邪留恋的证候夏季炎热,多雨潮湿,热蒸湿动,暑湿邪气弥漫空间,故暑邪常夹湿邪侵犯人体,此类中暑,亦可称为暑秽。

防暑茶饮方

乌梅饮

常州市中医医院全新上线的乌梅饮参考医籍古方,结合现代人夏日口干烦躁、食欲不振、精神萎靡等症状特点,精心选用乌梅、桑椹,生津止渴,滋阴养血;山楂、陈皮,健运脾胃,化浊降脂;薄荷、甘草,清利头目,清热解毒。

+ 防暑降温 +

6味中药真材实料,酸中蕴甜,以《伤寒论》“酸甘化阴”之法,补养暑气耗伤的津液;药食同源,性味平和,以孟河医派“和法缓治”之理念调和身体阴阳平衡。

益气养阴茶

组成:太子参、麦冬、黄精等。

功效:益气养阴,除烦解渴。改善暑热头痛、乏力头晕等症状。

安神饮

组成:石菖蒲、合欢花、首乌藤等。

功效:宁心安神。减轻夏季暑热引起的心烦、失眠等症。

润肠饮

组成:生地黄、火麻仁、酒苁蓉等。

功效:滋阴,润肠,通便。缓解因暑热津液耗伤引起的大便干结。

防暑起居调养

做好户外防护

做好户外防护,如选用透气的帽子、太阳镜、穿浅色的衣服、涂抹防晒霜等。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时从事户外劳动。

饮食均衡清淡

饮食均衡清淡,适时补充水分,常服清暑饮料(如绿豆汤、西瓜汁、凉茶等)及淡盐类或功能性饮料,多吃水果蔬菜,如西瓜、绿豆、冬瓜、苦瓜等,忌烟酒,避免食用辛辣、油腻、刺激性食物。

适度合理运动

增强体质,适度运动,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,如散步、慢跑、游泳等;避免在高温环境下剧烈运动,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。

生活起居有常

保持充足的睡眠,避免熬夜;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,特别是中午12点至下午4点;如果必须外出,应做好防晒措施。

保持心情舒畅

保持心情舒畅,避免情绪激动和烦躁;可以通过听音乐、阅读、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。

+ 防暑降温 +

中医防暑疗法

穴位按摩

按摩一些穴位可以帮助预防中暑,如合谷穴、内关穴、涌泉穴等;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穴位,每次按压1-3分钟,每天按压2-3次。

中医刮痧

刮痧能够刺激体表的经络穴位,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,促进气血流通,恢复身体的平衡与健康。对于因暑热引起的不同症状,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刮痧部位和穴位。例如,头痛、头晕者,可以重点刮拭头部的太阳穴、风池穴,以及颈部的大椎穴;恶心、呕吐者,可刮拭胸部的膻中穴、腹部的中脘穴;四肢乏力者,则可刮拭四肢的经络和穴位,如手臂的曲池穴、合谷穴,腿部的足三里穴、阴陵泉穴等。

中药调理

安宫牛黄丸:具有清热解毒、豁痰开窍的功效,用于暑热入心包、高热痉厥、神昏谵语。

十滴水:具有解暑健脾的功效,用于中暑引起的头晕、恶心、腹痛、胃肠不适。

仁丹:具有祛风解暑健胃的功效,用于轻度中暑、恶心呕吐等症。

藿香正气软胶囊(或丸,或水):具有解表化湿、理气和中的功效。用于中暑(暑秽)症见头痛昏重、胸膈痞闷、脘腹胀痛、呕吐泄泻。

专家介绍

吕建兴

主任医师

常州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

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

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