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爱守“沪”——一位普通党员的援沪故事

发布时间:2022-04-19     浏览次数:69228

为爱守“沪”——一位普通党员的援沪故事

蒋娟娟

  一、闻令而动

  4月3日晚9点多,在常州的抗疫阻击战接近尾声、我院200人核酸采样队准备原地隔离之际,一个“重磅炸弹”打破了来之不易的宁静。接上级通知,上海疫情告急,江苏各市组织人员全力支援上海的全员核酸采样,常州队次日凌晨4点半在行政中心集合出发。于是,我们紧急召开组长会议,首先是确定60位人员的名单。作为一名老党员、中层干部,我没有丝毫的犹豫。即将参加中考的大儿子、刚步入小学的小儿子、年迈的父母……,收起对小家所有的牵挂,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大家庭保卫战中。接下来,明确分组、通知队员、准备物资、对接车辆……直到完成所有的准备工作,已经是凌晨两点多。我来不及休息,便赶紧回到房间收拾个人行李。因此次支援需要多次两地往返,为了缩短通勤时间,我们必须搬去靠近高速公路入口的地方。

  二、五“战”康桥

  4月4日早上8:30,经过一路疾驰,医疗队的大巴终于到达了此次疫情的重灾区--浦东区康桥镇。映入眼帘的上海,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和繁华,路上看不到行人,车辆更是寥寥无几。来到临时集散地,各个社区的志愿者早已在焦急地等待。看到他们期盼的目光、无助的神情、疲惫的身躯,来时的担忧、顾虑和紧张早已抛在脑后,在我脑海里的只有四个字:使命、责任。医者使命,健康所系、性命相托;党员责任,人民利益高于一切。下车后,所有队员迅速穿上防护服,根据现场总指挥的统一安排奔赴各个核酸采样点。第一次的全员采样,由于物资不全、人员不足、居民不理解等问题,有的点位迟迟没有完成。下午六点多,当我结束任务回到集合地,了解到这个情况后,顾不得疲乏和饥饿,立即带领四位队员前去支援。终于,在晚上8点多,常州医疗队负责的所有点位都完成了采样工作。又是3.5小时的路程,我们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入住了新的驻地。

之后的10天里,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又先后前往浦东区康桥镇采样4次。每次结束任务后,我都会了解队员们当天工作开展的情况,并进行总结分析,在组长群讨论后,再将具体的注意事项传达给每一位队员,争取做到一次比一次专业,一次比一次顺利,一次比一次安全。我们的辛劳和汗水,收获了当地居民的高度认可和赞扬,以致于每次现场分配任务时,各个点位都争着要我们常中医采样队。

  三、共克时艰

  长时间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,高风险、高强度的工作,很多队员身体和心理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一些问题。为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,缓解心理压力,医院送来了营养丰富的食品,并安排了专业的团队进行心理疏导、用药指导。包括我在内的六位组长除了每天跟组员的日常沟通外,还带领队员们利用休整时间进行趣事分享、八段锦学习、核心训练等。在我们的带领和影响下,整个团队天天都有欢乐、处处充满真情、人人饱含激情。

  四、为爱而守

  残酷的疫情将原本素不相识一群人聚到了一起,几次的并肩作战让苏沪两地成为了最熟悉的家人。疫情会结束,战斗会停止,爱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……

  自创战“疫”小诗一首,同分享:

勇士吟

阳春三月,风云突变

硝烟四起,战火纷飞

一方有难,八方支援

白衣战士,迅速集结

两地奔波,无畏无惧

 

千里援上沪,同心战疫情

荆飞

龙城之疫方平,上海之难又至。

鉴于上海疫情形势严峻,全国各地纷纷相助,共战疫情。值此危难时刻,我院积极响应号召,迅速抽调骨干力量,以沈献芳主任和许辛夷科长为领队,率领60人的援沪医疗队,奔赴上海一线抗疫。

常中医援沪医疗队的队员们大多是此前核酸采样队的成员,之前都已经在常州抗疫一线持续奋战了数十天了,可谓身心俱疲,但在光荣的召集令前,无一人退缩,全体队员同心同德,誓要与疫情抗争到底。

奔赴上海,路途遥远,我们往往在凌晨就要登车出发。记得前往上海的第一天,我们大约四点发车,出发的时候四周还是一片漆黑,经历了近三小时的颠簸,才终于到达上海。

我们队负责的采样点属于康桥镇,在集合地点,各点位的负责人早已是翘首以待了,在领队和上海抗疫负责人的指挥下,“全副武装”的我们分别跟随各自的点位长前往各个小区。

真正到了上海才能切身感受到上海疫情的严重和肩上任务的沉重。在各个点位上,8人的小组要负责近万人的采样,2人的小队也需跑完整个村子的住户,真可谓重任在肩。困难面前,常中医人无所畏惧,迎难而上,迅速开展了一天的采样任务。有些数千人的小区,任务繁重,采样队员们经常一坐就是四五个小时,不停地重复着洗手、采样的动作,到最后胳膊已然酸痛地抬不起来,整个人如同虚脱一般。也有条件简陋的乡村,居民点分散,我们的队友依然无惧,扛着物资在道路上来回奔波,为村民们提供采样服务。

康桥镇各点位的负责人对我们的表现赞不绝口,许多市民在采完核酸后都会留下一句简单却真挚的“谢谢”,这是对我们工作成果最好的肯定。

我们的队员始终以“我们是一个整体”为信念,每当完成点位上的工作后,队员们总是在工作群中询问有无点位需要支援,力争全队能够尽早完成所有任务。第一次援沪时,沈主任及时率领6名队员支援海富花园社区;第二次援沪时,赵嘉捷和荆飞两位队员自发支援仁怡苑点位完成封控楼采样;冯雨欣、陈莹等4位同志在临时援沪任务中主动支援沔溪苑社区,持续奋战至午夜12:30……

援沪之行,我们是肩挑两头,在保卫上海人民生命健康的同时,也同时肩负保卫自身和全体抗疫人员的健康安全的职责。4月12日的援沪任务让我们记忆犹新,那天是高温天气,酷热难挡,队伍中有一名志愿者在工作中突然晕厥,心跳骤停,冯雨欣在发现该情况后迅速判断病情并行胸外按压。最终在冯雨欣妥善的处置下,志愿者终于转危为安。

每次援沪,我们最开心、最放松的时刻是在回常州的路上,大家可以在返程中自在的聊天吐槽,发泄心中的压力和苦闷;筋疲力尽的人也能在座位上小憩一会儿,稍稍恢复些精力。

回到酒店,队员们可以欢呼着奔向房间,但是对于有些人,她们的任务才刚刚开始。

全队60人由沈主任和许科长负责统筹兼顾,加上6名小组长辅助执行,每次出援沪任务和在酒店的封闭隔离都是由他们负责安排,从分发物资到与上海方面对接安排任务,乃至我们回到酒店后的食宿、核酸体温监测都由他们负责安排并执行。每次任务结束后,沈主任、许科和蒋娟娟、刘贤、邹亚清、陈莹等几位组长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分发好物资,为下一次任务做好准备工作。对于队员们工作、生活中的需要,领队们可谓是做到了“有求必应”,许科针对高温防暑的需要及时送来了“藿香正气滴丸”;沈主任为了帮助大家缓解心理压力主动组织大家打“八段锦”……

援沪抗疫,责任重大的同时也是压力山大,领队和组长的手机是全天畅通,随时等候任务通知,高强度的工作甚至诱发了许科的心绞痛。尽管如此,在病情缓解后,许科立即回归了队伍。

我们每次遇到困难,领队们总是第一时间和医院沟通,因为医院始终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。医院从来没有忘记过我们,对于我们的需求,医院一直是大开绿灯,物资和药物从无短缺,给大家带来新鲜的水果和改善伙食的自嗨锅……

每一位援沪队员都是平凡的人,只是身处于这支不平凡的队伍,参加这场不平凡的“战役”。这一段时间,丈夫告别妻子,母亲暂离子女,儿女拜别双亲,短暂的离别是为了长久的相聚,只有战胜疫情,才能回归我们正常的生活。真希望我们在返程车上许下的愿望早日实现:“等疫情结束了,我一定要带我儿子(女儿)到上海迪士尼好好玩一玩。